新译通翻译公司欢迎您
夏县简介
夏县,古时称为安邑,因我国奴隶社会第一个王朝——夏朝在此建都而得名,号称“华夏第一都”。夏县位于山西省南部、运城市偏东南,中条山西麓。南同蒲铁路、大运公路、太三公路穿境而过。全县总面积1352.6平方公里,地貌为“七山二川一丘岭”。共有耕地59万亩,总人口34.27万,其中农业人口29万,占93%;行政建制6镇5乡、256个村委会、812个自然村,夏县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,相传是嫘祖养蚕、大禹建都之地。
历史悠久,人文荟萃,文物古迹较多。现有历史、艺术、科学价值的古文化和革命遗址共69处,其中被列为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有6处。其中主要有:温泉疗养院、司马光祖墓等。夏县是革命老区,又是传统的农业县。战争年代,先后有1258名优秀儿女为国捐躯。解放后,夏县人民在党的领导下,发扬革命传统,艰苦创建家园。
50年代,四旁绿化名扬全国;70年代,棉花生产誉满中原,成为华北第一个亩产百斤皮棉的先进县;90年代,节水农业成绩突出,被列为全国总理基金节水农业示范县。近两年, 夏县狠抓农业、大办工业、主攻财政、夯实基础,在工业、农业特别是道路建设方面成绩突出,战果辉煌。全县经济正持续、稳定、快速地发展。
夏县古称安邑,历史悠久,因我国奴隶社会第一个王朝——“夏王朝”在此建都而得名,4500年前大禹在此建都,战国时魏国也曾在此建都,号称“华夏第一都”,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。这里物华天宝,人杰地灵,古老而文明的黄土地曾孕育了无以数计的历史名人。
治水英雄大禹,疏渠通水,始定九州,大禹因治水有功而取得了帝位,封国号为夏,《史记夏本纪》称“禹封国号为夏”,大禹又是黄帝的玄孙,承袭华族,国名为“华”,从此“华夏”称中国,夏县可谓是“华夏”的源头;一代名相司马光所著《资治通鉴》为政治通史,治国安邦,警诫后世;黄帝元妃嫘祖植桑养蚕,始于夏县西阴;一代忠臣介子推,割股奉君,忠义可钦;东晋书法大师卫夫人,传技授道王羲之;唐代威震边关的名将薛嵩、谏官阳城,元朝教育家归阳、明代诗人王翰等。
农业主要耕作制度为一年两熟制,主要农作物有小麦、玉米、棉花等。近年来,农业生产始终围绕“突出设施农业、主攻蔬菜发展、引进名特果品、大搞畜牧养殖”的调产思路,严格按照“三业五带”的调产规划,狠抓产业结构调整,重点发展设施农业,培育出无公害蔬菜、小康林业、特色果品、畜牧养殖等四大支柱产业,初步形成了“种精品、卖特色、区域化、规模化”的农业产业化新格局,有效增加了农民收入。
2005年,全县蔬菜面积达到17.1万亩,同时日光温室4.1万亩,已向国家申请认证“禹青”等8个无公害产品。在水果上,引进稀特水果梅禹杏、红提葡萄、油桃梨枣等新产品,发展经济林5万余亩。林业上,大力实施“退耕还林、通道绿化、栽植速生丰产林”等十大工程,共发展文明生态园林村89个,新栽树木的成活率和保存率分别达98%和95%以上,森木覆盖率达到51.6%,被评为“全国平原绿化先进县”。畜牧养殖上,大力发展规模养殖,2005年底全县牛存栏50300头,生猪存栏52000头,羊存栏53539只。
夏县是个传统的农业县,工业基础差,主要缺少支撑型的骨干企业,缺少核心竞争力强的拳头产品、名牌产品,致使全县的工业基础十分脆弱。近几年来县委、政府充分依托我县的资源优势和比较优势,逐步培育出加工制造、医药化工、农副产品加工、金属冶炼四大支柱产业,使县域企业的总量得到膨胀,效益明显提升。目前,全县规模以上企业共18家,企业固定资产总额已达5.3亿元。
夏县翻译服务成功案例:
山西关铝股份有限公司铝加工分厂 运城市嘉乐肥业有限公司 山西关铝股份有限公司铝加工分厂营销部
山西关铝集团有限公司 山西夏县时代纺织服装有限公司 运城市客必乐餐饮管理有限公司 山西信力源电子有限公司
运城市伟成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运城市东强机电制造有限公司 夏县钟楼商贸有限公司 山西省夏县兴盛铸造有限公司
|